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切實維護好公眾健康和消費安全,日前農業部要求各地農業部門進一步強化五項監管措施。
一是實施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是抓好種植、畜牧、漁業、農資四個領域的6個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行動。種植業以蔬菜為重點,嚴厲打擊高毒農藥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和使用行為。畜牧業繼續加大瘦肉精專項整治力度,深化奶站治理。漁業以非法添加為重點,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嚴格的產地檢查和準出制度。農資打假重點在春耕、三夏、秋冬種等關鍵農時季節,集中力量查辦一批假種子、假農藥、假肥料案件。
二是不斷強化執法監督。啟動監管示范縣創建工作,從菜籃子產品主產縣入手,先行試點示范,推動監管責任的落實和監管能力的提升。強化檢驗監測,進一步明確部、省兩級例行監測的重點范圍,依法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行為。實施檢打聯動,充分發揮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和質檢機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加強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監督抽查。
三是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快農獸藥殘留等安全標準制修訂進程。強化標準化生產實施示范,不斷擴大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標準化規?;B殖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的建設規模,深入開展農業標準化整體推進示范創建工作。加強三品一標監管,提高認證準入門檻,嚴格認證程序。加大證后抽檢力度,建立退出機制,切實維護三品一標品牌形象和社會公信力。
四是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應急預案,健全突發問題快速反應和查處機制。強化輿情監測,及時發布農產品質量安全權威信息,主動做好熱點敏感問題的回應和科普宣傳。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將米袋子、菜籃子主要產品全部納入風險評估計劃,摸清危害因子的種類、范圍和程度。加強科學研究,集中對重點產品和重大風險隱患進行跟蹤研判,提出切實針對性的控制措施,消除系統性風險。
五是加快完善監管體系和制度機制。健全地縣兩級監管機構,深入推進農業綜合執法。加大鄉鎮監管機構建設力度,實現2012年底前全國所有涉農鄉鎮全部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加快質檢體系建設,全面啟動質檢體系建設二期規劃。構建分兵把守、協調配合、全國一盤棋的監管機制,積極推行農藥經營備案、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制度。
|